翻页   夜间
果蔬小说网 > 你好,1976! > 第116章 嗅觉
 
老莫,韩亚文又吃了郑卫民一顿,这次的数额超过了六块五。
忽视掉王云芳不善的眼神,韩亚文胃口大开。
“郑卫民,咱们仨就你念书最多了,解释解释改革开放的含义呗?”
郑卫民说道:“现在我说什么你都当扯淡,不如不说!改革开放初期肯定要小心谨慎,以国家层面来与外界对接,但我琢磨着过上几年,民间也能放开了。”
“那就是说,允许投机倒把了?”
“你平时有没有留意到,很多买卖行为都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过了?”
“哥们还真没在意……详细说说!”韩亚文又往嘴里丢了一块香肠。
王云芳给郑卫民的盘子里放了一块鸡肉,瞪着韩亚文:“你小子打的什么主意我太知道了!卫民,别理他,再搭理他这桌子上的东西就都进狗肚子了!”
韩亚文不服道:“王云芳,哥们请教个问题你都那么多话!”
“我还不知道你啊?卫民,多吃一点!”
韩亚文嘴里吃着东西,脑子开始转了,难道真的会像郑卫民说的一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回到宿舍,郑卫民还没坐下,就听到孙东风说道:“卫民,你爸妈来了,还给你带了钱和粮票,放你褥子下面了……”
郑卫民愣了三秒,对孙东风说道:“谢谢。”
踩着架子床上的栏杆,郑卫民看到褥子下面果然有个牛皮纸信封,还挺厚的。
郑卫民嘴里嘀咕着:“孩子死了你知道奶了……”把信封压在褥子下,郑卫民不打算去动它,他要找个合适的机会再退回去。
晚上睡觉的时候,宿舍的人许久没见,先进行了夜谈会,话题从改革开放聊到了南方的动态。
“我在火车上就听到大家都在聊元宵节攻势……”孙东风的思维跳得最快,他对南方的局势也最为关心。
“火车上的传言能信么?这要是都能信,那咱们的保密也太差了吧!”
“这可不一定,兵法有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虚实实,用兵之道也!”
“可拉倒吧!现在的战争是什么?但凡有点儿风吹草动那都要枕戈待旦严阵以待……”
郑卫民没有参加讨论,他在想王云芳的大哥,也在想赵军。
元宵节当天,南方依旧没有动静,郑卫民心里愈发沉重,这就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下午的时候,王云芳和刘娅过来了,给郑卫民带了元宵,煮好的,放在了铝饭盒里。
“猜到你这边可能就没有什么过节的气氛,给你带了点元宵。”王云芳把铝饭盒递给了郑卫民,郑卫民打开一看,里面的汤圆都要黏在一起,并且变成了扁扁的样子,想要分开很是有些难度。
王云芳也凑过来看了一眼,她明明是很想给郑卫民惊喜的,没想到变成了这个样子。
郑卫民哈哈一笑:“不错不错,真材实料!我都看到芝麻的馅儿了!”
刘娅也说道:“确实。”
不怪刘娅帮腔,今年宿舍的这群人,能吃到元宵或汤圆的估计也就郑卫民了。
在食堂里,郑卫民大快朵颐,元宵黏在一起不好分离,吃到啥就算啥。
刘娅很是羡慕,郑卫民爸妈再怎么对他不好,毕竟郑卫民人也在北京,王云芳想见就见到了。
趁着王云芳去卫生间的功夫,郑卫民对刘娅说道:“我感觉最近南方会有动静。云芳的大哥就在南方当兵,要是有什么消息了,你肯定比我先知道。你可一定要和我说一下啊。”
刘娅闷声道:“我知道……要是军儿那边有信了,你也不能瞒着我。”
“这是肯定的。”
王云芳回来的时候,看到两个人在聊天,就能猜到话题了,她不想聊这个话题,过来一趟也不容易,干嘛非要讨论伤感的话题呢?再说事情并没有发生,万一有好的结果呢?她就坚信会有好的结果。
“走吧,刘娅!”
“我送你们去站台。”
元宵节的攻势没有如传言般出现,这让南方的局势愈发紧张。
王云凯已经站在边境线了,整个团都在等待上级的命令。
“王副营长,感觉怎么样?”教导员苏兆丰给他递了一支香烟,王云凯接过来,点燃,几口下去就没了半截。
“热血沸腾!我没想到真能有为国效力的一天。我们侦查连都准备好了,动员工作早就完成了,只要命令下来,就算枪里只有一颗子弹也会往前冲的。”
“不至于会只有一颗子弹,比起先辈们,咱们这一仗会富余得多。民间一直有个说法,就是山那边的树会说话,咱们过去之后一定要小心谨慎。”
“教导员放心,这些都反复和同志们交待过了。”
“等命令吧。”苏兆丰又给王云凯递了一支烟:“打起来之后,就不能再抽了,先过把瘾吧。”
王云凯笑了笑,认真抽烟,他在想父亲,母亲和小妹,这次在南方打仗,他一定不会后退,并且要起到带头作用。
小时候他就带着大院的孩子们玩打仗的游戏,假想敌换了一个又一个,没想到真抄家伙的时候竟然是南方的这个邻居。

万一真的回不去……王云凯觉得有必要交待一些事情,特别是小妹的事情。
小妹还是有些任性的,当初说好留在城里,竟然还能跑去陕北参加了一年的劳动,不过能考上医学院让他很高兴。
他不想让小妹因为自己的事情犯愁,他想让小妹活得随性一些——家族的重任放在他的肩上就可以了。
不知道能不能有机会看到小妹嫁人……
郑卫民在开学后把入党申请书递交了上去,这些步骤是一定要走。
按照规定,郑卫民是晚了好几个月,但徐教授依旧替他收下了。
“多余的事情不要想,按部就班地学习,参加学校活动。郑卫民,不要被外界的因素所影响。”
“好的,徐教授。”
“另外你们要准备一下。”徐淑武稍微缓了一下,说道:“改革开放了,这并不是说说而已。最近北京各大院校的外文系老师同学都会开始忙碌起来,你的英语水平不错,也要做好准备。不是说你马上就要接到任务,但在外文系的同学都抽不出时间的状况下,你赶鸭子上架也得上!”
“好的徐教授,我有信心也有把握。”郑卫民觉得问题不大,上辈子996的时候,他就经常和外国客户交流——刚开始的时候磕磕绊绊,畏畏缩缩,但后来看到有些国外的客户英语水平也就那么回事,但人家交流起来就不管那么多,郑卫民觉得他们也是被赶鸭子上架的。
“那就好!等通知吧!”
春江水暖鸭先知。
北京各大院子弟对战争的嗅觉都很灵敏,但有些人对改革开放的嗅觉同样灵敏。
只是现在还没有政策明确对个人商业行为的允许,他们也在观望,摸索,试探,不少人和郑卫民一样,在等更加明确的指向。
宝安县的撤销,深圳市的建立,让他们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不少人都打着各种幌子往南边赶。
火车上,走的是穿绿军装的人,但他们的终点并不一样。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