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果蔬小说网 > 红歌的力量 > 第28章 《洪湖水,浪打浪》
 
——一首革命的抒情曲

“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么是家乡啊,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每当听到这熟悉的歌声,总是把人带回到那个红色的年代。在众多的革命经典歌曲中,这首《洪湖水浪打浪》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它不仅歌词婉转,旋律优美,而且兼具革命歌曲和抒情歌曲的特点,也由此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传唱至今,经久不衰。

◎ 词曲作者简介

曲作者:欧阳谦叔(1926~2003),作曲家。湖南湘乡人。湖北省歌剧团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歌剧研究会会员。1951年入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进修作曲,毕业后在湖北省地方歌剧团任创作员、组长、艺术室副主任等。参与歌剧《洪湖赤卫队》音乐创作,该剧拍成电影后曾获首届电影“百花奖”。创作独唱歌曲《祖国大地任我走》被灌制唱片并被中央电台列为对台湾广播的开始曲。

曲作者:张敬安(1925~2003),作曲家。湖北麻城人。1949年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音乐系。先后在湖北省文联文工团、湖北实验歌剧团、湖北省歌舞团从事音乐创作和编剧。所作歌剧《洪湖赤卫队》(合作)的选曲《洪湖水,浪打浪》、《没有眼泪,没有悲伤》、《手拿碟儿敲起来》、《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等,深受群众喜爱。历任湖北省文联文工团指挥兼作曲,湖北省歌剧团创作组组长、团长,中国音协第三、四届理事和湖北分会副主席。作品有歌剧音乐《洪湖赤卫队》、《罗汉钱》、《泪血樱花》等。

词作者:梅少山,剧作家。湖北黄陂人。历任湖北省实验歌剧团副团长、湖北省艺术研究所所长等职。主要代表作品有与人合作的歌剧剧本《洪湖赤卫队》,还有与人合作的楚剧剧本《云盘山》等。

《洪湖水,浪打浪》

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啊,

洪湖岸边是呀么是家乡啊,

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

晚上回来鱼满舱。

四处野鸭和菱藕啊,

秋收满畈稻谷香啊,

人人都说天堂美,

怎比我洪湖鱼米乡。

洪湖水呀长呀么长又长啊,

太阳一出闪呀么闪金光啊,

共产党的恩情比那东海深,

渔民的光景一年更比一年强。

(一)

1959年,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歌剧《洪湖赤卫队》轰动全国,其中不少唱段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尤其是歌剧的主题歌《洪湖水,浪打浪》,更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洪湖赤卫队》创作于1958年,是湖北省实验歌剧团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剧目。《洪湖赤卫队》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洪湖人民不屈不挠地顽强进行革命斗争的奋斗精神,洪湖赤卫队通过联系团结群众,利用洪湖水泊网地的优越的地理条件,开展游击战争,同时还建立了农协会、妇女会和少先队等组织。游击队运用各种有效的游击战术,打击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和贪官污吏,在洪湖一带开辟了很多小块的游击根据地。洪湖地区的革命力量即使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依然得到了迅速的壮大。根据这个历史背景,湖北省歌剧团以梅少山、杨会君、张敬安、欧阳谦叔、朱本和为骨干的创作组集体创作了歌剧《洪湖赤卫队》。1959年夏秋之交,湖北省歌剧团在省委洪山礼堂进行首场《洪湖赤卫队》公演,歌剧中演员形象生动的表演,以及让人印象深刻的插曲,使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群众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作为《洪湖赤卫队》的主题歌,《洪湖水,浪打浪》的创作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天,剧组到洪湖沙口镇采风,住宿的地方紧靠洪湖西岸。每天清晨,正好可以望到一轮红日从波光粼粼的湖水中冉冉升起。那真是一幅云蒸霞蔚、波光网影的风情画!大家都感受到了这种迷人的美,却找不出恰当的语言来描写这种景色。几天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听到了一首优美的歌谣:

洪湖水,浪打浪,太阳出来放红光,

白天下湖来撒网,夜晚扛枪去站岗。

地主湖霸都打倒,渔民个个喜洋洋,

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救星共产党。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首歌谣如电光石火,激发了创作人员的艺术灵感。大家一致同意,以这首歌谣为基础,为《洪湖赤卫队》创作一首轻松、抒情的主题歌。

回到武汉后,梅少山、张敬安、杨会召、欧阳谦叔四人很快写出了歌词,接下去由张敬安和欧阳谦叔谱曲。他俩吸收了原歌谣的一些音乐元素,又从江汉平原流行的《襄歌谣》中得到许多启发,从而使新创作的《洪湖水,浪打浪》不仅体现了浓郁的乡土风格,而且与整部歌剧的旋律浑然一体。

1959年国庆节前夕,歌剧《洪湖赤卫队》终于与广大观众见面了,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第二年,该剧拍成彩色影片,随后在第一届电影“百花奖”评选中荣获最佳音乐奖。

(二)

《洪湖水,浪打浪》是一首独唱和重唱相结合的歌曲,结构为单三段。它出现在六场歌剧中的第三场,是赤卫队打完一场胜仗后,由韩英和队友秋菊在湖上采菱时唱出的。

它以宽广的节奏、明快绮丽的曲调,抒发了主人公韩英热爱家乡人民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崇高感情。全曲为三部曲式结构。前奏由双簧管和弦乐奏出,描绘了洪湖秀丽的自然风光。第一段是韩英的独唱,结构严谨,旋律优美动听。特别是衬词的运用,如“浪呀么浪打浪呀”、“是呀么是家乡呀”,极富地方特色。歌曲的第二段,是韩英和秋菊的二重唱,共四句。旋律清丽婉转,抒发了韩英和秋菊赞美家乡、憧憬未来的情怀。歌曲的第三段为再现段,它综合了第二段的因素,二声部在对比的基础上加入模仿复调的因素,旋律此起彼伏,歌声相互对答唱和,音乐达到高潮,反映了对人民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强的憧憬,也表达了根据地人民的希望和决心。歌曲的三个段落结尾都使用了同样的拖腔,三个段落之间又用了相同的间奏,使歌曲既有对比,又显得完整统一。

(三)

1959年11月,湖北省歌剧团赴首都北京汇报演出《洪湖赤卫队》。董必武、贺龙、陈毅等中央领导同志观看了演出,心情十分激动并给予高度评价,演出结束时,中央首长还走上舞台和演员们一起亲切合影留念。

自1960年开始,全国各地的剧团掀起了上演《洪湖赤卫队》的热潮。歌剧在全国各地的上演取得了巨大成功,在群众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正因为如此,国家文化部党组决定,把洪湖赤卫队的故事改编成电影。1961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和湖北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了电影《洪湖赤卫队》。自此,洪湖儿女不屈不挠,为革命前途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为更多的群众所了解,电影中由女主演王玉珍所演唱的那首《洪湖水浪打浪》,一时间更是传遍神州大地,为众人所传唱。

周恩来总理高度评价《洪湖赤卫队》所反映的思想和音乐艺术,他在谈到《洪湖水,浪打浪》这首歌曲时,曾说:“我活了六十五岁,才找到了这么一首革命抒情歌曲。”周总理多次在公众场合指挥大家合唱《洪湖水,浪打浪》。1962年的一天,演出结束后,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湖北厅专门安排了一次接见和联欢活动。他一走进大厅就说:“我看了你们的演出,非常高兴,你们演出很成功,我特地向你们祝贺。”随后,他向湖北省长张体学问道:“体学同志,《洪湖水浪打浪》很好听,你会唱吗?”省长不好意思地说:“我喜欢听,但没学会唱。”周恩来开着玩笑说:“那怎么行哩,大家都会唱,西哈努克亲王也会唱嘛,还是我教给他唱会的呢!”张体学接过话说:“我一定学会。还是您教我唱吧!”周恩来马上摇摇头说:“不,不,在行家面前我不敢教,还是请韩英同志教你吧。”周恩来说着望了望在场的王玉珍。王玉珍笑着为张体学解围:“张省长早就会唱了!”周恩来哈哈大笑起来,“来!我们一起来唱。”伴随着热烈的掌声中,乐队奏起音乐,总理和演员们一起放声唱起来:“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啊……”

转眼五十多年过去了,每当我们唱起《洪湖水,浪打浪》这首永不褪色的革命歌曲时,仍然记起那段充满激情与抗争精神的岁月。流失的是时间,不变的是我们那最初的感动和永恒的记忆。

欢歌:流金岁月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